连日来,在桥头镇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大棚内,食用菌专用空调恒温控制菌菇生长,工人们正有说有笑地采摘菌菇。一期5个大棚像工业厂房,二期16个大棚已全面建成。与一期大棚不同的是新大棚采用荷兰技术,除了需要20名工人采摘菌菇外,其余工作全部自动化完成。“现在一天产量可达5吨,企业销售额是以前的6倍,泰州、靖江、常州、无锡的客商每天都前来收购,供不应求。”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1994年,桥头村姜溱公路东侧,有几户村民从外地学习种植香菇回来后,就自己试验种植。他们采用粉碎胡桑枝条作基质原料,取得了成功。消息不胫而走,亲帮亲,邻帮邻,村民们都跃跃欲试。但因销售门路、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香菇种植发展较慢,到2004年,香菇种植户仅有20多户。随着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桥头村两委班子决定带领村民致富。靠什么致富?两委班子几经讨论研究,决定种植香菇。两委班子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流转了30亩地种植香菇。
开弓没有回头箭。村两委鼓励村民种植香菇,多次赴海安及苏南地区学习种植经验、管理技术;邀请上海、浙江食用菌研究专家来现场指导。到2006年,该村有30多户种植香菇。产量上去了,销路呢?这又急坏了村两委成员。原桥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余红决定成立合作社,统一销售,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帮扶,既保证香菇的质量,又保证农户的收益。合作社成立当年,各种植户纯收入近5万元。
农业发展需要科技,香菇种植也不例外。2010年,陈余红投资1000万元,成立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菇类培育模式。种植新种菌、研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成立交易市场……桥头村的香菇、茶树菇、蘑菇等菇类品种增多了,发展档次上去了,偏居一隅的交易市场人来车往、络绎不绝。
“现在,桥头村菇类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110户村民种植,也吸引了外地村民前来投资种植香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余红介绍,桥头村规划再流转500亩土地用于香菇种植,同时扩大种植范围,引种更多优良菇类,在药用菇种植上下功夫,与泰州医药城企业合作,开创菇类种植致富新天地。
从最初的香菇大棚到组建合作社再到如今成立公司,桥头镇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模式,走出了一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香菇生产行列,200多户加入合作社,年产香菇近万吨,创产值近亿元。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桥头镇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发展,小小食用菌长成了亿元大产业,桥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苏福”牌香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香菇园区成为国家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桥头镇党委书记卞红兵表示:“如果在传统种植模式上打转,桥头镇香菇产业便永远没有出路。下一步,桥头将依靠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开展香菇深加工,生产可直接食用的香菇脆片等食品,走进航空、高铁,不断扩大香菇销售市场,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编辑:陆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