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特别关注 > 姜堰民政:“色”“香”“味”俱全打造社会救助品牌

姜堰民政:“色”“香”“味”俱全打造社会救助品牌

时间:2022-04-09 09:19  来源:姜堰政府网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姜堰区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众、聚焦群众关切,全力疏“堵点”、排“难点”、塑“亮点”,最近被推荐申报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立足职能,服务大局,制定“味”正的救助菜单。一是服务脱贫攻坚,当好“主力军”。出台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全区64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兜底保障顺利实现脱贫。高质量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建成8012户9871人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切实巩固脱贫成果。二是服务基本民生,织好“保障网”。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残疾人等各项救助政策,2019年以来,组织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3.79亿元,保障困难群众10.88万人次。农村低保补差率从62%提高至78%,城市低保补差率从78%提高至87%,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三是服务“六稳”“六保”,下好“及时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和一次性生活补贴34123人次1100万元。开展赠网赠手机助学行动,为533名困难学生解决疫情期间上课难问题,为非义务教育阶段231名在校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贴47.84万元。
 
       聚焦堵点,打通关节,严抓“香”浓的救助工序。一是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救助不精准”的问题。开展低保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及时核增低保3000多人、核减低保7000多人,2020年、2021年全区精准救助率位居泰州市第一、全省领先。二是加强部门联动,解决“五保低保化”的问题。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研究制定农村特困供养经费分级负担办法,从制度体制上为基层松绑,将2324名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低保人员纳入了特困供养。三是优化发放程序,解决“临时救助不及时”的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镇(街道)临时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将低保标准3倍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三年来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44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4954人次。
 
       创新模式,建强载体,打造“色”亮的救助品牌。一是构建主动发现新机制。整合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救助资源,组织开发全省首家“一网通办”社会救助平台,平台登记在册救助对象4.87万人次,受理审批救助11000多户。平台专门开发了重病、重残、受灾、教育等预警线,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史立军的批示认可,“‘四个一’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监测预警机制”获评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最佳案例,省巡察办专程来姜堰民政局听取汇报,并申报全省巡察整改典型案例。二是首创“三台联动”新模式。探索建立“三台联动”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模式,构建后台政府统筹指挥、中台数据智慧联结、前台各方合力参与的社会救助新格局,推进救助政策、救助信息和救助力量的高度集成,实现社会救助“政府+社会”“线上+线下”“物质+服务”的高效运转。三是打造专业服务新阵地。创新建设“泰有爱”慈善社工站13家,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出台《泰州市姜堰区“泰有爱”慈善社工站考核办法》和工作制度、服务制度、定期走访制度等9项具体制度,形成“1+9”的规范性制度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精细服务。三水街道慈善社工站为全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建设现场推进会提供现场,“建设慈善和社会工作站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获评2021年全市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
 
 

编辑: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