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使大水漫灌的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发生转变,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姜堰区致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河道整治、电灌站拆改、衬渠修建等项目建设,逐年改善农村灌溉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蹚出了一条丰水地区转变发展思路、助农惠民的节水之路。日前,姜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率先通过市级验收。
姜堰区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虽然水资源丰沛,却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近年来,姜堰区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先易后难、依托现有、应改尽改”的原则,着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各镇街全力以赴,目前14个镇街48.99万亩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提前一年完成省市指标。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条:建立健全改革机构,科学分解改革目标,配套落实改革措施,扎实提升改革成效。”姜堰区水利局局长许健说。他们按照当地实际灌溉的稻麦田块面积,将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面积核定为48.99万亩,编制实施了三年行动方案并与各镇街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同时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等四项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推进农业节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用水支出减少了。姜堰各镇街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并设立分会,发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249本,安装计量设施2127台,依托农民用水户协会申办取水许可证15本,全面推行水价协商。各镇街依据年度灌区运行管护、水费收支及节水量统计等情况,申报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去年,根据考核结果,姜堰区下拨奖补资金297.2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精准补贴227.23万元,区级配套70万元。顾高镇夏庄村一组种田大户韩宝发尝到了奖补到位的甜头,自推行水价协商以来,他承包的213亩大田用水支出较往年压减近15%。
生态环境改善了。这段时间,沈高镇河横村中心河桥一侧,机声隆隆,泵站正在打水,但配套的输水渠道却不见了。原来,河横村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通过河道疏浚、灌区改造、智能化闸门控制系统建设等多种途径,将明渠改为暗渠,并在上方铺设橡胶跑道,栽种蝴蝶兰、红叶石楠等花卉树木,昔日输水渠已成生态长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也让人居环境变靓了。”这一点,三水街道农民用水户协会会长邓士龙体会很深。去年初,三水街道投入近200万元,配套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对湾塘河和沿河电灌站进行提档升级,一方面提升了农业节水成效,另一方面也将湾塘河打造成样板生态河道,成为街道对外展示的一张水韵名片和广大市民打卡的“网红”景点。
节水意识增强了。姜堰出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以奖代补标准,实现“有人管、有钱管”,促进长效管。同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灾减灾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广泛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户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全区水费实收率超过95%,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据介绍,去年,姜堰总用水量较往年平均减少了1919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减少39.17立方米。
姜堰区副区长王萍表示,今后要大力增强服务意识,将节水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送到基层,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培训宣讲活动,在促进农业丰收、农产品提质、农民致富的同时,推动现代农业向绿色健康、生态旅游多元化发展。( 钱宏斌 陈立俊 孟俊敏)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