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发展改革 > 姜堰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姜堰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时间:2020-11-18 10:22  来源:微姜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11月13日,姜堰区城管局会同区住建局及罗塘街道、三水街道、天目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赴海安观摩海安大型企业、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学习宣传推动、督查考核、绩效评价经验做法,并结合姜堰区现状研究制定目标举措。

 

       出台一项全配套奖惩措施。建立专项投入机制。对照姜堰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以区、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集体自筹、社会筹措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出台《奖补激励政策》。实行分类积分、计分施奖,从源头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支持垃圾分类;加快终端设施建设。根据垃圾不同属性,合理规划相应终端设施项目建设,跟踪指导镇(街)加快有机易腐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完善监督举报、执法联动机制,对偷倒混倒建筑装潢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违法行为,进行深入排查,一经查实严查重罚。

 

       制定一套导向性宣传方案。增加公益宣传点。利用小区宣传栏、城区广告牌、机关文化墙等载体,集中投放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广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营造浓郁氛围;绷紧宣传纵横线。借助党团活动日、环保宣传周、城管开放月等活动载体,全面推动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学习,普及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提升社会参与度;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积极报道垃圾分类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特色亮点,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建好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做好顶层设计。成立财政、城管、住建、生态环保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阶段性工作计划,明确多渠道推进措施,强化全方位分类治理,确保目标措施明确、协调指导到位、保障机制健全;开展专职培训。定期开展组织开展社区(村)、物业从业人员学习培训,现场讲解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处置模式、再生途径等,让专职人员会分类、会讲解、会引导;探索社会治理。用好市场“无形之手”,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治理,全力推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打造一批有特色亮点工程。建好“就地处置”设施。借鉴溱潼、张甸等有机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理经验做法,逐步在全区镇街全面推广,全面提升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就地处置水平;推进“两拆一改”工程。对照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改造,着力打造一批省级达标小区;做好“特殊垃圾”回收。针对有毒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等特殊终端处理机制缺失问题,筹划新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暂存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末端处置精细化、资源化、无害化。
 

编辑: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