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发展改革 > 姜堰大伦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子

姜堰大伦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子

时间:2020-08-16 10:01  来源:我的泰州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发展合作社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经营思路不明、投入产出比不对称、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今年以来,姜堰区大伦镇以规范合作社运营为突破口,结合各村实际重新塑造,让合作社真正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致富源泉。
 
       盛夏时节,走进姜堰区大伦镇兴驰村,便被满眼葱绿所吸引。2018年11月,兴驰村通过土地流转,引入企业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如今苗木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尽管每年的收益很稳定,但当地村委会仍然在思考如何做大做强苗木产业。今年5月,兴驰村成立“池口苗木合作社”。一方面,做精做优现有苗木基地;另一方面,动员本村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树成林,由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和销售。
 
       向“空壳”合作社“亮剑”

  

       兴驰村发展思路的转变,源自今年4月以来,大伦镇对现有合作社的一场改革。截至2019年,当地共有各类合作社151家。但实际运行中,不少合作社面临运行不够规范、联系成员不够紧密、指导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经过调查,实际正常运营的只有56家。在不触及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其中的92家“空壳社”已经全部清理注销到位。
 
       选取试验村 探索合作社发展新路子

  

       数量上做“减法”,质量上做“加法”。针对土地集约化率不高、种植业较为单一的实际,今年大伦镇朱宣村成立瓜果种植合作社,将流转的300亩土地,交由盐城人施长富承包经营。合作社种植的西瓜西瓜亩产达到7000斤左右,目前已经销售一空。
 
       田里的庄稼喜获丰收,农民的钱袋子自然也会鼓起来。在朱宣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的分红,每亩收益保底700元。与此同时,土地入股的村民年底还可以参与实际利润的二次分配,村集体、村民各占10%和20%。
 
       除了参与分红外,闲置的劳动力也可以整合起来,参与合作社的劳作。以朱宣村为例,现有的4个合作社带动了近100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贡献约30万元的收入。目前,大伦镇已选取朱宣村、响堂村、大伦村和兴驰村作为合作社改革的试点。
 
       党建引领 合作社发展添动力

  

       合作社质量和数量上的一增一减,不只是数字上简单的变化,更多的是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和融合。唐来在大伦镇响堂村承包了50亩土地,搭建大棚,种植玉米等瓜果蔬菜。对于销路问题,唐来一点都不担心。
 
       唐来借助的销售“东风”是当地的一家农业公司。早些年,上海人周彬在当地流转部分土地,做起了苗木种植。捕捉到瓜果蔬菜的商机后,他和响堂村村委会合作,共同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利用资金和销路上的优势,周彬建立了从采摘处理到储藏运输的一整套产销体系。
 
       党建引领,市场化运作。大伦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督促各合作社按期召开社员大会,听取社员意见后,各村将懂技术、会经营、有门路的人选出来担任理事长,提高合作社的发展质量。
 
       如今,从响堂村出产的农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截止目前,响堂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吸纳50多家农户加入,标准化示范园面积达到352亩,促成60多名低收入农户就业,预计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也为村集体增加近6万的收入。(聂庆桢 石蓉)
 

编辑:陆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