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城镇发展 > 创新“桥头模式” 实现强农之梦

创新“桥头模式” 实现强农之梦

时间:2018-03-07 13:37  来源:姜堰政府网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姜堰区桥头镇尽管是人口小镇,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建设均走在全区前列。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曾赞誉“桥头模式”代表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桥头人认识到,“桥头模式”的先进,实质上仅仅是土地流转和经营模式的先进,并不代表桥头农业的先进,不代表桥头农业的结构、质量和效益走在全区前列。如果说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1.0版本,“桥头模式”充其量是2.0版本。桥头农业如何在姜堰“全面建成小康、全力争先赶超”进程中转型升级、再建新功,这是桥头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效益是衡量农业发展成败的不二标准,也是桥头农业最大的“痛点”。农业效益事关政府收入、集体收入、百姓收入3个“钱袋子”,包括土地产出效益、产品附加效益和市场潜在效益诸多方面,而农业效益提升的根本要靠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模式的创新。“种田”是个老行当,既简单也复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种什么要让农场主认同,推什么要让老百姓接收,改什么要让群众放心。只有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农业创新才有前提和基础。
 
       一直以来,稻麦始终是桥头农业种植的主打产品,单一的种植结构已成为制约桥头农业效益的短板,必须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在种植品种上更新换代,向高、精、尖产品发展,同时更加突出经济作物的研究和推广,更加突出立体式、智能化种植方式的示范和应用。提升农业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向政策创新要效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以及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等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创新合作组织形式,积极组建各类股份合作社、服务联盟,打造职业农民、农产品经纪人、网上网下营销队伍等,推动农业政策落地生根,并产生长效影响。同时,也要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借助特色田园乡村、溱湖小杨民宿等平台,积极实施“家庭农场+农民住房+农村村庄”以农为主的新的农业休闲旅游模式,从而以农兴游、以游富民。借助创业富民中心阵地,结盟更多合作团队,拓宽农业发展市场。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招商的精力和重点向农业倾斜,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农业创意项目、流通物流项目等等,为农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讲效益还要会算账。这几年桥头农业的投入很大,但效益增加并不明显,而部分配套项目由于没有上级资金的支持,成为镇村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学会算账,投入的目的是为了产出,要突出投入的必要性和精准性,确保把资金花在刀刃上,讲究实效性和回报率。
无论是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农业效益提升,都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加大农场主的培训力度,从单纯的农技培训向管理、营销等综合培训过渡;加大农技服务人员招聘力度,彻底解决人员偏少、年龄偏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加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村干部在农场管理、机制创新、农业转型等方面提升能力水平。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桥头农业要保住品牌,必须加快从2.0向3.0版本迈进;桥头人要扛好农业大旗,必须提高站位,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新的“桥头模式”。(卞红兵)

 

编辑: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