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首次发布“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江苏省共有8个县市区入选,姜堰区成功入选,总评分名列江苏第二。
姜堰地处江淮之间,生态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姜堰多措并举打响“生态环境”综合保卫战,“水、陆、空”全面出击,坚决守住生态底色。
河湖是生命体、有机体,姜堰牢固树立全流域、全周期治理理念,创新“智慧河湖”巡检和管护措施,用“铁脚板+高科技+大数据”模式对排污口全面“望闻问切”,全省率先采用无人机巡河、无人船声呐探测入河排口,全面排查22条重点河道、累计109.75公里流程范围内的所有排口,逐一为排口编制“健康码”,建立“一口一档”。水上、水下智能“侦察兵”边排查、边监测,科学分析各排口水质,排定45项重点工程,推进24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59个村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制定落实“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实施源头分类治理,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水环境。
企业是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源头。姜堰创新推行“绿色存折”制度,鼓励企业实施污染减排,变“污”成“金”。针对重点项目,结合环评报告邀请相关专家,分析工艺,测算核定企业投产后产生的污染量。如果企业年排放量小于0.5吨,直接登记备案。生态环保等部门以快捷高效的手段,为企业办理“绿色存折”,“存入”原始排污量,适时指导企业公开拍卖“绿色存折”中的富余排污量,充分运用市场杠杆,引领“治污减排”从政府的强制行为变为企业自觉的市场行为。去年,姜堰企业主减排,累计削减COD960吨、氨氮120吨、二氧化硫950吨、氮氧化物605吨,区域环境持续向好。华丽塑料等企业进行排污量转让申报,获得数百万元的绿色收益。
姜堰还大力推进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制度,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核发水处理、家具制造等行业49个企业排污许可证,完成347家固定污染源清单企业排查整治。在“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遥感监测疑似问题核查行动中,先后核查1761个点位,针对存在问题迅速落实整改方案。
今年,姜堰将建设4个“绿岛”项目,涉及危废收集处置、不锈钢集中酸洗加工、小砂粉集中清洗等建设项目,由政府参与、多元投资,配套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解决小微企业环保治理成本高的难题,打造区域产业“净土”。同时开展为期10个月的“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加工点、作坊),经初步摸排,确定散乱污企业3000余家,将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方案,精准治污。(钱宏斌 乔梁 杨卫民)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