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江苏“最美青年”李亚伟电视发布会在泰州市姜堰区举行。“他虽然不务农,但比农民起得更早、更操心农田里的那些事。”江苏城市频道节目主持人张天带着一把麦穗上场,她如是评价姜堰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李亚伟。
毕业返乡,农田就是办公室。李亚伟的父亲李稳林曾是泰县(姜堰前身)有名的农业专家,受父亲影响,李亚伟从小与“农”结缘。2005年,李亚伟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大学毕业,本来有机会留校,李亚伟却选择回乡开启自己的“农业人生”。
李亚伟在田间奔走了三年,业余时间自学农业技术,感觉知识仍不够用。2008年,他在职考取江苏农学院硕士研究生,专攻农业技术推广。2012年,研究生毕业的李亚伟恨不得把所学知识一下子全用到农业提质增效上,不分日夜频频出入田间地头。每到农忙关键时期,李亚伟总是在农田里转悠,有时一下田就是一整天,口干了,解下随带的水壶喝口水;肚饿了,就坐在田埂上咬几口自带的烧饼。
李亚伟的微信号为“麦田守望者”,对他而言,隔一两天不去田里转转,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像少了点什么,睡觉都不踏实。认识他的人都说:“这田如果是水,那李亚伟就该是条鱼,鱼希望永远呆在水里。”
身兼数职,一把卷尺不离手。李亚伟现担任姜堰农业农村局团委书记、种子站站长、作栽站副站长,还负责局督考工作。耕保站老站长退休后,他又临时负责耕保站工作。
“头衔多了,但始终不变的是他手中的那把卷尺。”姜堰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国斌说,有次,李亚伟参加全省小麦观摩会,一到地里就习惯性地拿出卷尺量种植规格、行距、株高,边量边记录、拍照片。“这就是我们基层需要的农技人员,卷尺不离手。”省农技推广总站领导对李亚伟赞不绝口。
正是得益于平时的随手量、随手记、随手拍,李亚伟每年制作的小麦、玉米生产技术总结课件堪称“教科书”。 一把卷尺量出了基层农技员恪尽职守的品性。
为农增收,推广新技随叫随到。“为了我们农民增收,李站长想方设法推广农业新技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沈高镇联盟村种植大户黄长宝深有感触地说。在李亚伟的指导下,黄长宝改变以往施用腊肥和返青肥的习惯,采取“两促施肥法”,即重施基苗肥和穗肥,提高茎蘖成穗率,结实小穗排数和每小穗的小花数。新技术推广期间,李亚伟三天两头往田里跑。历经近1年跟踪指导,黄长宝的示范田药肥成本降低20%、产量提高10%,亩均增收260元,成为当年的“状元”。第二年周围许多农户主动上门参观学习,询问新品种、求教新技术,施肥新模式成功推广开来。
2018年秋播期间,姜堰地区连续阴雨,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播种比较早的小麦,春节后出现大量黄化死苗现象,急煞了不少农民。李亚伟踏勘多个田块,反复取样、化验分析,找出症结,迅速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解决了难题。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此后,李亚伟深入各镇街,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传播种知识、种子法律法规、小麦生产栽培技术等,被农民称为随叫随到的技术指导员、科普宣传员、身边的勤务员。
李亚伟还多方协调,促成当地相关单位和上海农场黄海种业达成合作,布点实施专用小麦订单生产1万亩,帮助种植大户每亩增收70元。目前,订单面积扩大到近5万亩,累计增收2000多万元。在他的推广下,姜堰区优质水稻和专用小麦种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处于苏中领先水平。
2007年以来,李亚伟蹲守河横稻麦展示基地,试验新品种546个、新技术81项、新物化产品35个,进行专题试验83项,筛选出南粳9108、扬麦23作为当地主体种植品种,近3年种植面积已推广至170万亩次,为农民增收1.2亿元。他先后荣获“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项目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江苏省优秀农技指导员”“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泰州市高产创建工作先进个人”“最美泰州人”等称号。
编辑:陆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