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特别关注 > 海陵跻身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海陵跻身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时间:2018-11-15 14:08  来源:泰州政府网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近年来,海陵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生态答卷”:2017年,5个省考及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目标考核要求,达标率100%,列全市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1.2%,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PM2.5和PM10分别同比下降7.3%和11.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3年呈上升态势……

       以“生态路标”为引领

       抓生态文明示范


       海陵区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深入贯彻“生态立区”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推进:编制《海陵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绘就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区长挂帅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部门、镇街、村(社区)上下联动,唱好“大合唱”;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该区一手抓绿色引领“攀高线”,一手抓重拳治理“守底线”:一方面,实施“绿满海陵”行动,一批批游园、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崭露头角;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拉开序幕。另一方面,稳步推进“263”专项行动,有序实施化工等污染企业关停并转,严格落实扬尘、减排、秸秆“双禁”等综合治理措施,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完成船舶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以“生态屏障”为重点

       促绿色风尚形成


       海陵区借力徐庄大桥断面水质改善工程纳入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东风”,实施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体等五项“清零”工程;全面推进东进西路等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天赐园、上河嘉园等多个小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清淤疏浚智堡引排河、七里河等黑臭河道;在全省创新将水质监控由国控和省控断面向镇街、园区断面延伸。新增66名“河小二”,激活环境监管“神经末梢”。

       海陵区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新增排放量。淘汰拆除落后燃煤设施78台,民兴中学、卫岗乳业等用煤大户“煤改气”工程全部竣工,2017年共削减用煤量4.15万吨。建筑与市政工地、道路建设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内裸土基本实现全覆盖。泰州石化、梅兰化工等19家单位悉数完成治理任务,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近2000吨。

       该区出台“土十条”工作实施方案,以中丹土壤国际合作项目为切入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加油站烃类化合物对土壤污染课题研究,启动有机污染物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逐一摸排、随机抽查辖区涉重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调查评估淘汰关闭化工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及政府收储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详查191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防治体系逐渐形成。

       以“生态自觉”为保障

       促绿色产业发展


       海陵区明确了“1+3+1”产业发展方向,将新能源作为全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正加快形成。与此同时,海陵工业园区与苏陈镇连片开发,引导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入驻,打造产业发展引领区和开放创新先行区。新能源产业园与罡杨镇跨河联动发展,推进新能源智慧动力小镇建设,形成从研发到生产、从平台到企业的新能源完整产业体系。物流园区努力构建冷链物流、空港物流等现代供应链。农业园区以北部生态经济带为依托,整合古盐运河以北区域,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城市“后花园”。

       另外,该区把节能减排作为刚性任务,抓源头、整改和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多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近三年海陵区共否决生物柴油等污染项目18个,涉及投资额26亿元;对400多家企业开展环境行为评级,倒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以“生态工程”为基石

       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海陵区秉持“人文、生态、连片、精致、经营”的城建理念,实施“空转绿”项目38个,建成街头游园等“微添绿”项目98个。村庄环境全域整治通过省级验收,界沟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镇,唐甸村获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称号。该区实施西北片区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控污截流覆盖、水系整治贯通和突出问题整治三大工程,实现主要管网铺设、主要单位接管、主要河道整治、主要问题整改“四到位”;在全市率先关停通榆河沿线48家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709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关停量全市第一。秸秆“双禁”、污染物减排考核全市综合排名第一。

       接下来,海陵区将狠抓责任担当不动摇,狠抓问题整改不放松,狠抓绿色发展不止步,动员全区上下再接再厉,力争早日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生态文明向更高标准迈进。(吉丽娟 赵璐)

编辑:袁常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