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鸟啼虫鸣,目之所及是成片的南北特色果蔬和绚丽多彩的花草植株,让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热带丛林。这是海陵现代农业产业园植物科普馆内的场景。海陵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亦是该区打造都市型城郊农业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海陵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强化措施保障,“三农”工作和社区建设均取得积极成效。
“三农”工作稳中向好
添彩乡村振兴
来自南通的沙亚涛、许飞放弃了原本的稳定工作,于2016年来到海陵成立麒麟园艺——多肉微景观基地,专门从事多肉培育和销售。目前多肉种植和销售已经步入正轨,日均销售超过2000元,年多肉繁殖产量超过70万颗。
在海陵区,无数像沙亚涛、许飞这样的创业者正通过农业致富。这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更得益于海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除了创业者们富了起来,该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稳步提高。2017年,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4.5元,高出全市11.1%,增长9.1%,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0.2个百分点。
2017年,海陵区通过政策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5个,招引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5个,1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加工产值近13亿元,利税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天利农产品物流中心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030名持证农民获得培训,新增家庭农场27家、面积8048亩,新建为农服务综合体3家,益农信息服务社实现全覆盖;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医疗阳光救助工程启动实施,拨付各类解困资金3000万元,帮扶336户499人和4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脱贫率全市第一;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界沟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镇,唐甸村获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称号,苏陈镇获批省级“水美乡镇”,窑头等3个村(社区)获批省级“水美乡村”,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成功创成,香草湾薰衣草主题庄园获评2017年省级主题创意农园。
社区建设创新突破
增进民生福祉
社区建设是改善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海陵区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加强社区自治能力,海陵区确立了新型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网格—片区—社区”三级“户助户治”组织架构,逐步完善覆盖全区城乡社区服务到户的管理网格,创新形成海陵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该做法在全市推广,并被省民政厅评选为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让社区服务功能更全面、更优化,海陵区为此下了不少功夫。2017年,东城、智堡等社区4000多平方米两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小区交付、社区服务”两同步;建成区、街道社会组织培育中心3个,新增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人助餐点各17个;东街、通姜社区被评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迎春社区被评为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此外,专业强、素质高的社区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该区专职社区工作者人数达400名,城市居民万人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达13人。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绘就美丽蓝图
心中有蓝图、脚下有路径。面对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海陵区解放思想再出发,在“三农”和社区建设上,更大力度激发动能、优化服务,着力提升首位度,致力发展高质量。
在“三农”工作方面,该区将推进都市型城郊农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项目化、机械化信息化,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下功夫;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大政策支持农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力度,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生态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实施富民强村计划,激发农村新活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资产管理,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在社区建设方面,该区将通过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建强治理网格、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巩固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持续优化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统筹各类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抓好组织保障;打造高品质社区形象、高要求规范社区工作、高标准抓好环境治疗,提升中心城区社区品质;以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开展试点、强化督查考核为抓手,推进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改革。
在海陵的蓝图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社区好、服务优、居民乐的美丽画卷正在展开。
编辑:黄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