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历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不断挖掘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姜堰区水利局副局长沈军民表示,浙江安吉县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及宜兴市长岗涧小流域等生态产品价值化的模式表明,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就是交易建设的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的经营权,受让方承担经营期内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和养护的责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水土保持治理效益,通过生态产品转让,反哺区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或巩固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将保障小流域所在区域的集体经济,依托生态优势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向金山银山“好价值”转变。
近年来,姜堰区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上开展了积极探索。核算准确,交易规范。委托专业机构对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并招标规范的咨询评估公司开展第三方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机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交易。程序简明,批量转换。姜堰区已建成的花庄、淤溪、张甸小流域和在建的梁徐小流域,将以生态价值产品转化为契机,全面启动转化工作,探索建立小规模、成批量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用规程。多方共建,因地制宜。建立生态补偿、公益补助的政府购买、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市场”模式,充分整合农业、交通、镇街等多部门投资,按照渠道不乱、成果共享的原则,加强部门协作,因地制宜开展转化工作。(曹晓运 鞠爱清)
编辑: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