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特别关注 > 2000只飞鸟“蜂拥”戴南天香农场

2000只飞鸟“蜂拥”戴南天香农场

时间:2022-05-07 10:56  来源:兴化市戴南镇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5月5日,立夏第一天,正是麦浪翻滚的时节。在位于顾北村的天香农场广阔的田野里却是“汪洋一片”,各种飞鸟在水中啄食,叼起一条条蚯蚓,在田埂边“吞食”…… 农场负责人滕根林告诉我们,这土壤中不但有蚯蚓,青蛙,还有泥鳅、黄鳝等动物,每天大约有2000只白鹭、喜鹊、牛背鹭、野鸽等“蜂拥而至”。

 

       土地中蚯蚓、青蛙数量增多说明什么问题?我们电话采访了原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正高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沙安勤。他说,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又名曲鳝。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品质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蚯蚓对农药、化肥反应敏感,蚯蚓多少可以判断土壤的品质和毒性。这里土壤中蚯蚓、青蛙多,说明其生态环境变好了。说起这“土壤生态环境变好了”,滕根林给我们讲了一个个故事……
 
       滕根林说,为大家提供健康的食材,我一直在路上!

 

       1975年出生的滕根林毕业于江苏农学院,1996年到深圳一家网络公司任职。这个生性不甘寂寞的的年轻人,2012年回到家乡,流转土地172亩,联合10家农户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了他的生态种植之路。
 
       多少年来,兴化市的粮田绝大多数都是稻麦两季。学农的滕根林认为,要想种出高品质的粮食,必须让土地“休养生息”。于是,他大胆尝试全年种一季“绿肥”,种一季水稻的模式。
 
       滕根林说,眼下不少地方亮出了生态的招牌。其实生态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于是,他亮出了他的一系列“生态道具”……

 

       两位农妇手中拿的就是“绿肥——苕子,不用化肥,肥料怎么办?滕根林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这一带的农民通常把苕子作为一种“绿肥”。即上年冬天播种,到来年5月上旬就用拖拉机耕翻后,将其“切”碎放水,“沤”到6月初时,满田便冒出黑色的气泡……这时,便开始平田插秧。其肥效足以够满足一季水稻的需要,不需使用任何化肥。今年是5月4日开始耕翻沤田的。
 
       不用除草剂,除草怎么办?“每亩稻田放养15只鸭子,它的作用有四条:可以“踏草”,鸭粪可以作肥料,可以吃虫子,撞击水稻的秸秆后,可以激活水稻的一些生长要素……”滕根林还拿出了一张竹柄、头子上装着一个椭圆形带铁钉的“道具”。“这叫做铁耙,人站在稻行间,将这个‘铁家伙’来回拖动,可以起到除草、松根的作用,促进水稻生长。”他专门请村里的老木匠制作了这样的桑树铁耙70多张。与此同时,他还聘请30多位农家妇女人工除草。

 

       这就是卡洛蒙双性引诱剂灯,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怎么办?在稻田的田埂上,一盏盏装着不锈钢网罩的灯犹如一个个“哨兵”。滕根林说,这叫做太阳能除虫灯,“只要通上电,虫子就会“自投罗网”……如今又增加了100张卡洛蒙双性引诱剂灯。

 

       第一年水稻单产才175公斤,经过了10年的种植,到去年为止,单产稻谷已达500多公斤了。经国家权威部门SGS检测,200多个指标全部达到欧盟生态标准,零农残,获得北京五洲恒通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在第十二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滕根林作了他的《苕鸭稻模式》的主题演讲。
 
       物价部门核定的大米价格为每公斤24元,减去成本亩平纯收入4000多元,是两季种植粮食农户的近两倍。问及滕根林的销售渠道,这位走南闯北的硬汉说了四个字:“供不应求”。他的理由是:“有好产品就有好销路。”他们的稻谷全部是国家推广的优良品种,大米全部按照国家营养标准轧制,并且制作成“米砖”,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个性化包装。眼下,他已与近百家企业签订了常年供米合同。为了确保米的新鲜,他都是在一周前才将稻谷加工成米。目前大米全部销售一空。
 
       “没有好的土壤就没有好的食材,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不能再承受太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侵蚀,我想做的是重建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有机生态的生产方式,来为大家提供健康的食材!我会一直在路上,”滕根林如是说。(戴新 王晓荣)
 

编辑:陈玲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