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第一天,正是麦浪翻滚的时节。在位于顾北村的天香农场广阔的田野里却是“汪洋一片”,各种飞鸟在水中啄食,叼起一条条蚯蚓,在田埂边“吞食”…… 农场负责人滕根林告诉我们,这土壤中不但有蚯蚓,青蛙,还有泥鳅、黄鳝等动物,每天大约有2000只白鹭、喜鹊、牛背鹭、野鸽等“蜂拥而至”。
土地中蚯蚓、青蛙数量增多说明什么问题?我们电话采访了原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正高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沙安勤。他说,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又名曲鳝。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品质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蚯蚓对农药、化肥反应敏感,蚯蚓多少可以判断土壤的品质和毒性。这里土壤中蚯蚓、青蛙多,说明其生态环境变好了。说起这“土壤生态环境变好了”,滕根林给我们讲了一个个故事……
1975年出生的滕根林毕业于江苏农学院,1996年到深圳一家网络公司任职。这个生性不甘寂寞的的年轻人,2012年回到家乡,流转土地172亩,联合10家农户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了他的生态种植之路。
两位农妇手中拿的就是“绿肥——苕子,不用化肥,肥料怎么办?滕根林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这一带的农民通常把苕子作为一种“绿肥”。即上年冬天播种,到来年5月上旬就用拖拉机耕翻后,将其“切”碎放水,“沤”到6月初时,满田便冒出黑色的气泡……这时,便开始平田插秧。其肥效足以够满足一季水稻的需要,不需使用任何化肥。今年是5月4日开始耕翻沤田的。
这就是卡洛蒙双性引诱剂灯,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怎么办?在稻田的田埂上,一盏盏装着不锈钢网罩的灯犹如一个个“哨兵”。滕根林说,这叫做太阳能除虫灯,“只要通上电,虫子就会“自投罗网”……如今又增加了100张卡洛蒙双性引诱剂灯。
第一年水稻单产才175公斤,经过了10年的种植,到去年为止,单产稻谷已达500多公斤了。经国家权威部门SGS检测,200多个指标全部达到欧盟生态标准,零农残,获得北京五洲恒通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在第十二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滕根林作了他的《苕鸭稻模式》的主题演讲。 编辑: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