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特别关注 > 姜堰民政故事之三:人生最后一程,他们用大爱送行

姜堰民政故事之三:人生最后一程,他们用大爱送行

时间:2020-12-21 08:54  来源:自采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每段旅程都有终点,每个生命都有尽头,姜堰区殡仪馆驾驶班的刘艺来、宋亚荣就是陪伴生命走过最后一程的人。今年44岁的刘艺来、37岁的宋亚荣作为姜堰区仅有的两名遗体接运员,承担着全区所有车祸、非正常死亡遗体和城区遗体的接运工作。在这样的一个特殊岗位上,他们抛弃世俗的偏见,一直用大爱坚守,默默奉献,为逝者亲属缓解悲痛,为逝者护送人生最后一程。
 
        刘艺来的父亲说过:“人的一生都在做事,人生告别的事也得有人做”。
 
        2000年11月,24岁的刘艺来子承父业,当了姜堰区殡仪馆一名驾驶员,和另一名同事承担接运遗体工作。早年,他虽然跟随父亲,目睹了殡葬工的日常,但是真正轮到自己,面对冰冷的遗体,悲哀的恸哭,以及各种冷嘲热讽和世俗偏见,刘艺来也曾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甚至怀疑过当初的选择。但是,每当想到父亲说的“这些事总要有人干”时,他心里释然了。
 
        最难忘的经历是第一次接触腐化很厉害的遗体,那是2004年8月中旬,在梁徐发现的一具尸体,整个就像一只腐烂的动物,发出了恶臭、生满了虫子,面目全非。刘艺来用装尸袋搬完那具遗体,他的衣服渗透着恶臭味。他说,见到那具尸体后,他以为自己会吃不下饭,但没想到自己还能正常地吃饭、回家休息。此番经历后,他确定自己能在这一行做好。
 
        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并且从无怨言,从未言悔。无论寒冬酷暑昼夜阴雨,只要接到电话,他就第一时间赶到丧事现场,一年中不知道接运多少非正常死亡的尸体,做到现场不落下一个尸块;多少次在高楼上、田野边、河流中、公路旁等特殊的场合背、抱尸体,一步一步艰难地将遗体小心翼翼地抬上殡仪车。刘艺来常说:只要使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因此,他工作时,对待每一位逝者,不管他生前声名显赫,还是平平凡凡,都一视同仁,心怀深爱,肃穆相送。
 
        70年后、80年后爱心接力:“我们这个工作苦累,职业却是高尚的”。
 
        2014年9月,刘艺来光荣入党,并担任了驾驶班班长。2015年,1984年出生的“80后”小伙宋亚荣入职,接替了退休的老员工。二人驾驶班,意味着奉献和责任。
 
        刘艺来乐于吃苦、周到细心,宋亚荣聪明好学,配合默契,他们的敬业,深深地折服了事主。如果是寿终、病故等自然死亡,他们把车开到逝者家门口,将遗体抬上车再开到殡仪馆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非正常死亡,比如车祸、坠楼、溺水等,他们就轮班倒,最忙的时候一天跑7趟,半夜三更有人去世了,也要去。最忙的一晚上,一个人接了4名逝者,几乎一夜没睡。倘若定好早上8点接逝者,7点半就得动身,提前十分钟到达,不能让对方等。遗体外运,一旦上车,车轮不歇,远到辽宁、广东,单程都达到20多个小时,每次都高质量地完成了交办的接运任务。
 
        去年,姜堰卫校旧楼拆迁,原来保存在地下的20具遗体标本需要处理,接到任务后,刘艺来、宋亚荣,他们二话没说,第一个报名参加,遗体标本在地下储藏多年,防腐液已经变味,刚打开储藏池盖板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他俩和另外抽调的3名人员,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才完成了打捞、包装和清运任务。
 
        殡葬改革、推行火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然而,一些村民受“入土为安”陋习影响,偷偷土葬。2018年7月,接到群众举报,顾高镇出现两起违法土葬行为,刘艺来、宋亚荣在馆领导的带领下,果断巧妙地开展强行起棺的执法行动,那天下午,殡仪车因下雨路滑不能进到现场,他们就带着工人来回抬棺走了10多公里的路,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其实,在接运工作中,凡是最繁重最艰苦的工作,他们都主动顶上,确保完成。
 
        2020年8月下旬的一天,正值盛夏,刘艺来接到派出所电话,太宇民营开发区公墓旁的河道里,桥下有一名无名尸体,来到现场时,只见几百只苍蝇轰然而起,遗体已高度腐烂,臭味传至百米远,难以忍受,腐尸气味跟垃圾臭气不一样,即使戴上口罩也挡不住刺鼻的气味往鼻孔里钻,围观群众个个捂着鼻子往后躲。他俩容不得多想,扇开苍蝇,麻利地铺开塑料,将遗体包扎好装入接尸袋中,沾得满腿满袖的污泥浊水,粘得满身都是苍蝇,把遗体顺利运离了现场。
 
        接运工也是平凡人,他们也爱看阳光、风景、笑脸,一开始,看到逝者家属伤心,心情也会受影响,后来看多了这种生离死别,渐渐习惯了。宋亚荣说,工作时间长了,和单位、和同事有了感情,工作也更加顺手,“让逝者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我觉得这份工作是高尚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爱陪家人,爱发朋友圈,宋亚荣说“车在前行,爱在继续,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了”。
 
        刘艺来大龄结婚,相对于刘艺来来说,宋亚荣就幸运多了。他在开殡仪车之前,就已经结婚有孩子了。宋亚荣的妻子也曾经对爱人从事这一行有意见。起初和妻子商量要来这里干时,妻子不肯。他骗她说,只是做司机,不看尸体,妻子才勉荣同意,他的这一“谎言”后来妻子知道了,但也已习惯了。茶余饭后,妻子还会让宋亚荣讲讲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当时和宋亚荣一同进殡仪馆工作的三人离开了两位,只有他仍然工作在殡葬服务岗位上,选择坚守,他把殡葬事业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赶上了好时代,大家思想观念改变了,多数人好奇、敬重这个行业,能接受,宋亚荣说,有时候认识新朋友,被问及工作,他也不会像前辈那样隐瞒,而是直接说在殡仪馆做事,没碰到过嫌弃这个工作的人。
 
        见的生死离别多了,更觉得要珍惜眼下,以前难以释怀的事情,工作后都释怀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运动,休息期间会经常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闲暇时也会和朋友们一起唱歌,发发朋友圈,和家人孩子一起外出旅游……  
 
        无言接运真情在,最后一程装满爱。每次服务后,事主都会感激地给他们塞红包之类,他们没收过一分钱,只收感谢信和锦旗。真情感谢是他们前行动力,车轮不息,服务不止。(王宝华)
 

编辑: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