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资讯 > 姜堰四中践行“双减”致力构建生态课堂:七年级语文融美课堂+

姜堰四中践行“双减”致力构建生态课堂:七年级语文融美课堂+

时间:2023-03-24 10:50  来源:阳光四中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陈贤竹,初中语文教师,姜堰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泰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泰州市教师通用语言文字一等奖;发表省、市级论文数十篇,参与省级课题一项,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区级各类比赛一等奖。
 
      《春夜洛城闻笛》与《逢入京使》的比较阅读,是非常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本课的两首诗都属于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用来对比阅读较为合适。

 

      首先,从两首诗共有的“故园”二字引出两首诗的共同情感“思亲思乡”。其次,同样的情感内核,两首诗具体的细节有很多不同。我从引发情感契机、地点、情感范围、情感变化、解决方法几个方面分析文本。在分析过程中,插入重点字词改变对文本的影响,写作手法,具体词句的分析设想等。最后,由文本的思亲思乡的情思,牵引到学生自身。如:父母的异地打拼,给他们心灵的触动等。
 
      中学一级教师,泰州市语文教坛新秀李建民在点评中说,陈贤竹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设计新颖,亮点突出。亮点一:突破了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将文学作品中的有关内容不断地进行对照、比较和赏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比较阅读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个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两首诗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亮点二:突破了以往的“面面俱到”授课模式,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陈老师将两首诗进行对比,不拘泥于单一字词的理解,不追求每一句的“刨根问底”,而是精心确定对比点,重视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关注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亮点三: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联系现实生活,切实感受亲情。陈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中亲人的背井离乡等现象,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让学生能真切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感受那至爱亲情。

编辑:申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