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资讯 > 姜堰东桥小学殷网英:教育应该是森林的样子

姜堰东桥小学殷网英:教育应该是森林的样子

时间:2020-08-29 09:04  来源:校长传媒机构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每接一个新班,笔者都在班级开展绿色种植活动。一段时间以后,走进班级,常常被这样的场景深深吸引:一盆盆青翠欲滴的植物,一簇簇色彩斑斓的鲜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每年三月份,我还会带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们时而培土施肥,时而浇水灌溉,时而凝神观察,享受着其中的乐趣。教育何尝不是“种植”的过程?孩子们正如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伸出嫩枝,最终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理想的教育应该就是森林的样子。
 
 教育,就是静待生命自我萌发的情怀
 
       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是一个缓慢变化、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同样如此。儿童的思想启蒙与知识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虫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破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岀,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反而夭折了。儿童的成长,就是“破茧成蝶”,就像太阳一点点升起,就像花苞渐渐开放,果实慢慢成熟。教育,就是要相信儿童,摒弃“拔苗助长”的做法,要依靠儿童内在的力量,实现其自身成长。儿童有自我成长的秩序,如果凭借外力打乱这个秩序,就如催生早熟的果实,长得过快,反而不是好事。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倾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我以为,作家龙应台是懂得教育的,她不催、不急,充满耐心。她懂得教育是慢活、细活,懂得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孩子,你慢慢来!”就是一种期待,一种尊重的情怀。然而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因孩子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做不起来,就大发雷霆,重罚责骂,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何其可怕,这样的家长还真应该像作家龙应台学习。
 
教育,就是包容生命自由生长的样态
 
       “生长”不是赋予,不是外加,而是“主体”的自觉与应然。笔者家里有一片菜园子,每次走进去,自由的气息都会扑面而来:丝瓜有的爬上了架,有的爬上了墙;黄瓜有的长得长长的,一头扎进了泥土里,有的就只开出了几朵黄花;蜜蜂在任性地飞着,在花丛中欢歌笑舞;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甲虫,每次看到它们都在兴奋地东窜西跑,应该是在捉迷藏吧。在这片园子里,所有的动植物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怎么闹就怎么闹,自由得很。教育的意义,也正是在于让儿童成为自己,如同森林里一样,有参天大树,也有青藤绿草,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雨露,就会自由自在地生长。面对千差万异的学生,我们要包容,要理解,要善于引导,因材施教,顺应天性,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绽放光彩。教育就是给予儿童以合适的养料,促进其自主改造、自我更新和自主生长。
 
       班上学生种植的过程,就是教育的应有样子。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种植知识,了解植物生长习性,按照规律浇水、施肥、剪枝。孩子们用心地记录着植物的生长情形:“才探出一点头的小芽儿,正好奇地往外望呢!它们像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都是蜷缩着的。”“经过我多次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那边阳光充足……”“是不是我的宝贝太依恋泥土,怎么还不想出来接受阳光呢?”“在阳光下,豆芽长得更快了,没过几天,就长出了两片叶子。叶子慢慢地从嫩绿变成了碧绿,它们就像一把把撑起的小伞,正在比谁撑得高,撑得大呢!”在儿童眼里,每种植物都是可爱的。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儿童也应该是可爱的,他们的成长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如果都长成一个样子,那反而是教育的悲哀与失败。
 
教育,就是建构生命彼此关联的场域
 
       森林里,植物与植物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它们的根系交织在一起,有效地防止了水土的流失;它们树干与树干、枝叶与枝叶连成一片片,共同地抵挡狂风的袭击……森林,就是一个个生命构成的系统。其实,动植物之间、生命与水土之间,都是彼此关联的,都是相互依存的。  
 
       一天,班上的一个小男生兴致勃勃地介绍他刚看完的《小王子》一书。他也想着像书中的小王子驯养狐狸一样,种植自己喜欢的绿萝,他说:“如果我每天照顾我的绿萝,那么它对于我来说,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它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后来,在他的带动下,绿萝、水仙、富贵竹,甚至一些我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植物,陆续走进了我们班级,融进了大家的生活。孩子们在种植的过程中,和植物建立了“驯养”关系,这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与交融。他们会因为植物生长变化,呈现出喜怒哀乐;他们会在心爱的植物面前,情不自禁地说上悄悄话。孩子们已与班上的绿色植物形成了彼此关联的生命场域。
 
       班级绿色种植,让笔者惊喜地发现,在班级交往中,儿童对同伴的关注、对生命的尊重等情感在悄然变化,他们通过积极的人际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笔者以为,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也决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纪律和秩序,让儿童成为教育的附属品,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存在,应该关爱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应该彰显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级的一切事物之间才会形成像森林一样的生态系统,才会实现彼此的关联,形成命运共同体。
 
       这样的教育,就是森林的样子,就是教育的理想样态。

 本文刊于《校长》2020年6月总第422期 

编辑: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