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发展改革 > 靖江红色土地“长”出彩色农业

靖江红色土地“长”出彩色农业

时间:2019-08-14 10:57  来源:泰州新闻网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靖江市生祠镇利珠村,为纪念革命烈士浦骊珠而命名。曾经,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负债累累。如今,这里瓜果飘香,繁花似锦,成为靖江的美丽西大门、现代农业示范村。当年的红色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利珠人,点燃了大家脱贫创业的激情,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向前。
 
       近日,记者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追忆峥嵘岁月,感受利珠人的奋发超越精神。
 
       铁骨英雄宁死不屈
 
       浦骊珠,1915年生,原靖江县太和区毗卢乡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他积极参战,顽强地坚持斗争,迫使日伪军不敢轻易出据点。由于工作出色,深得群众信赖、组织信任,1945年至1946年11月,浦骊珠先后出任太和区副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1947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重兵“清剿”太和区,浦骊珠率领一支精干小型武装,打击敌人,慰问被害群众家属。1947年3月,敌人分七路“清剿”靖泰边区,浦骊珠坚持斗争,不幸被捕遇害。
 
       浦骊珠被捕后,敌人想从他嘴里获得党组织的情况,挑断了他的脚筋,用铁丝穿透了锁骨,不断地鞭打,坐老虎凳、灌火油。“父亲宁死不屈,只字未吐,牺牲时才32岁。”诉说着父亲的故事,浦建国几度哽咽,“父亲牺牲得太惨烈了,脸几乎没了,胸腹被剖开,里面空空的。”
 
       浦建国的母亲去收拾遗体的时候,在打谷场上找了很久,凭着自己亲自绣的裤带才确认丈夫身份。“我隐约记得母亲整天哭,眼睛都哭瞎了。”浦建国说,自己5岁的时候,母亲追随父亲而去,他和姐姐分别被舅舅和姨妈领走。虽然再未见过父母,但是父亲的事迹,舅舅从未隐瞒,“我知道,那是舅舅对父亲的钦佩,他希望我永远记得父亲。”
 
       筹建革命精神传承馆
 
       浦骊珠牺牲后,其家人在村西北角立了个坟头。当地政府为了纪念浦骊珠,将毗卢乡改为骊珠乡(后改为利珠乡),也就是现在的利珠村。
 
       “革命精神要代代相传。”利珠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介绍,每一届村领导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浦骊珠的革命事迹。不仅如此,每年清明前后,村里都会组织中小学生来扫墓。“献花圈、听烈士事迹、唱革命歌曲,就是为了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近几年来利珠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开始筹建革命精神传承馆,不仅让本地居民知晓浦骊珠的事迹,更要让外来游客了解这段红色历史。2017年起,冷红明等人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走访村里老人,详细了解那段烽火岁月。
 
       据调查,战争期间,在利珠村牺牲的烈士一共有70人,其中本村的有9人。“所有名字我都记录下来,并到靖江市档案馆一一核实。”冷红明介绍,去年清明前夕,村里将浦骊珠的纪念碑扩大,重新竖立起一个长9米、宽0.8米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烫金大字,背面刻有70位革命先烈的名字。
 
       在纪念碑旁边,正在动工建设革命精神传承馆,计划展示烈士生前用过的物品及各类史料,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贫困村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村
 
       告慰先烈的最好方式,就是弘扬先烈精神,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利珠村做到了。
 
       2018年,利珠村村集体收入7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56万元,被评为“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省主题创意农园”“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事实上,5年前,利珠村还是个负债90多万元的贫困村。
 
       如今,利珠村已形成了玫瑰薰衣草繁育区、中药材种植区、彩叶枫繁育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区、菌菇种植区、优质大米种植区和绿色水果种植区七大领域。村“两委”班子还带头组建劳务服务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股份综合社等5个服务平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带动贫困户、闲散劳动力共同创就业。
 
       村集体经济的增收为全村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河道净化、道路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四化”工程正有序推进;村民健身广场、文娱中心陆续建成;去年,利珠村成立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搭上乡村游的列车,偏僻的村庄成为乡村游目的地,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目前,利珠村正在筹资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民宿、餐饮、卫生等硬件基础设施也将逐步完善起来,该村还在跟上海一家旅游公司接洽旅游度假项目开发事宜。利珠村的乡村旅游未来可期。
  

编辑:陆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