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发展改革 > 姜堰“三个注重”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

姜堰“三个注重”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

时间:2021-03-14 16:07  来源:泰州政府网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近年来,姜堰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各项决策部署,高标准实施河湖治理,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以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惠泽民生福祉。
 
       注重源头治理,精准发力“治水”。坚持“点、线、面”结合,水岸同治、标本兼治,铁腕整治水域环境,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突出抓好“点”。扎实推进通扬运河入河排口整治,突出“查、测、溯、治”四个环节,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声呐探测等技术,排查入河排口1817个,做到“一口一档一策”。拆除、驱离城区河道滞留船舶357条,实施村庄污水治理工程36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5%,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二,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创历史最高水平。突出管好“线”。强化河道岸线管理,持续巩固“两违”整治成果,将整治对象拓展到全区226条镇级河道、69条村级样板生态河道,全市率先出台专项整治方案,459处“两违”问题全部清零,实现“两年任务提前1年完成”目标,岸线面貌明显改善。突出控好“面”。持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药肥减量增效,全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下降明显,降幅均列全市第一。严防“三水一萍”等水面漂浮物泛滥,严控河道内渔网渔簖、拦河养殖,创新开展“清除渔网渔簖及拦河养殖”专项整治,有序组织河道集中管护日、清洁河湖突击月、水环境整治突击月行动,去年以来共打捞水面漂浮物1.7万吨,取缔渔网渔簖410处,清理吊蚌养殖285亩,实现“水清、面洁、河畅”。
 
       注重创新引领,多管齐下“护水”。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公众参与,不断聚合新动能,激发护河源动力。从“人巡为主”转向“智能管控”。针对全区河湖特殊地形制约,全省率先研发“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系统整合河长履职、河湖管护、水质监测和工程建设等功能,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检“天眼”、手机App“防线”和实时监控“地网”作用,精准监控水面保洁、长效管护、水上安全等,实现河湖管护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单向监管”转向“多元共治”。创新推行“民间河长制”,公开聘请26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以及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民间河长”,进一步丰富完善河长体系,形成“双河长制”叠加效应。同时,举办“争当小河长、呵护幸福河”系列活动,推选30多名少先队员担任“小河长”,搭建“小河长+家庭+社会”桥梁纽带,营造“小手拉大手、共护幸福河”的浓厚氛围。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运作”。创新实施区级以上骨干河道管护保洁市场化运作,引入“企业运作+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委托2家专业保洁公司管理,实行管护经费拨付与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解决上下游、左右岸推诿扯皮问题。全市首创“河长制+脱贫攻坚”河湖治理模式,指导试点镇引入市场机制,成立专业河道治理管护公司,吸纳低收入农户参与河道保洁、苗木管护、生态放养等,全年公司实现产值482万元,年纯收益120万元,11个经济薄弱村均稳定获益10.9万元,累计聘用贫困人口60人,每人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多方共赢。
 
       注重系统思维,因地制宜“美水”。因水制宜、分类施策,全力打造水韵姜堰名片,让一城清水造福姜堰人民。一方面,围绕“秀水环城”,重点实施了单塘河、东方河、中干河等水生态治理工程,打好“拓、活、柔、靓”组合拳,“拓”即上拓空间、下浚河床、左右扩边界,留足滨水空间;“活”即依托建成的18座生态调水泵站,为水系循环注入“源头活水”;“柔”即注重河坡缓平化、护岸生态化、岸线自然化,变平直为自然柔美;“靓”即栽植高低错落、乔灌搭配、色彩斑斓树种,建设生态长廊。今年,全区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总投入16亿元,实施城市骑行绿道、慢行步道、景观水道“三道共建”,聚焦中干河、老通扬运河一纵一横城区水系,以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全民健身为主题,重点建设串联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单塘河、姜溱河、三水河的十里滨水长廊,让城市水系“环起来、游起来、亮起来”。另一方面,围绕“丽水绕村”,全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疏浚整治镇村河道136条,新建样板生态河道44条、71公里,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生态治理工程建成运行,推动从“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同时,创新实施“河长制+乡村旅游”,高标准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2座,创成省水美镇村37个,打造了淤溪周庄、溱潼湖南等8个重点田园景区,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生态相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编辑: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