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教育局依托《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通过统筹规划、深入调研、细致分析等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持续强化三“力”,彰显姜堰体育新担当,绘就“活力教育”新篇章。
对标对表,强化文件执行力。深入贯彻省教育厅“2·15”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总体目标,督促各校将“每天一节体育课”与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纳入常规课程计划,刚性压实文件中相关课程要求。同时,科学把控运动强度,秉持“适量不过量、健体更健康”教育理念,严令禁止未经允许过量、超量安排体育课程、活动时间的行为,确保开足开满但不超规超标。
多姿多彩,强化课程创新力。力戒“一刀切”式教学与课程时长的简单堆砌,通过课程与活动的创新设计提升体育教学总体质量,推动学生体质提升与个性发展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全面打造姜堰体育竞争力;创新开发“贪吃蛇游戏”“足球运球”等分级分层课程,与学生运动能力精准匹配,充分激发学生竞技潜能,让校园体育活动更具针对性;探索优化15分钟课间设计,通过低年级跳格子、中高年级定点投篮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土、心里阳光”;创新“体育+科技”“体育+文化”融合教学模式,打造运动会嘉年华、书法韵律操等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创造力。
互融互通,强化校社联动力。深度结合前期探索推进的“白名单机构进校园”行动,规范引导体育类“白名单”机构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结合姜堰特色与优势开设足球、游泳等20余类社团课程;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网络,通过错峰使用操场、开发走廊游戏、引入社会场馆共享等方式,利用第三方要素弥补各校在社团、“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等方面的资源缺口。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