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通过“借脑”,助乡镇企业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冶金设备。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到国内铸钢冷却设备领域颇有名气的“黑马”,江苏联兴公司书写了一段创业传奇。奥秘何在?原来,通过靖江市政府牵线,联兴公司联合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程树森,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冶金高炉铸钢冷却器,在业界一举成名。
联兴的成功绝非偶然,这归功于靖江市近两年来大力实施的“柔性引才”方略。
所谓柔性引才,就是指企业在不改变人才的人事、户籍等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引进科研项目、搭建科研载体等灵活方式,吸引人才为靖江发展出谋划策。
力促院企合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作为县级城市,人才资源缺乏一度成为制约靖江经济跨越发展的“短板”。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靖江的做法是,通过政府牵头,加快推进企业与高层次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个层面的合作,从而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和高端项目。
对于这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招才引智行动,靖江人将其概括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该市新桥镇的江苏双宝科技有限公司近日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化学法阻燃聚氨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这项产品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公司负责人李根贵说,企业能从中科院“淘”到这个好项目,得益于2014年4月份靖江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中科院青年专家靖江行”活动。
近两年来,靖江市委市政府频频组织企业参加“高校行”、“院所行”、“海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等活动,同时,先后举办“中科院科学家靖江行”“中科院院士专家靖江行”“中科院青年专家靖江行”等活动,通过开展频繁的企业、对接活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嫁接”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如今,在靖江企业界,“到科研院所去淘项目”成为一种风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与中科院合作方面,该市就有30多家企业引进了高新技术项目33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项。
巧搭借智平台
不求常在,但求常来
自2013年1月份起,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宋广智多次往返于靖江与北京之间。“每个月都有10多天的时间在靖江,现在快成半个靖江人了。”宋广智说。
2012年下半年,在中科院理化所(靖江)高科技产业园考察时,靖江华星重工公司董事长陆建平一眼就看中了理化所的空心微珠项目。经过数轮交流后,陆建平和中科院理化所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中科华星公司,并成立中科院理化所(靖江)空心微珠节能工程研究中心,聘请宋广智等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中心成立后,往靖江跑,已经成了宋广智等专家的常态化工作。”陆建平说,“从设备选型到工艺设计,从配方制定到流程优化,当企业在生产研发中遇到难题时,网上订张机票后,专家们通常第二天就能赶到。”
“对于企业而言,专家们这种‘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工作形式很实用。”陆建平说,现在企业产品已经小批量投放市场。88亩的新厂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近期即将投产,产能可达近万吨,产销可实现5亿元。二期还将延伸到建筑保温材料、汽车装潢材料等产品,产销规模可达50亿元。
破解企业引才难题,关键在于选准和搭好引才载体,构建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靖江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说,靖江市的做法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创业创新平台,为柔性引进人才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提供载体,推动企业实现借智登高、引智发展。
据统计,近年来靖江市除了重点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共建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靖江)高科技产业园,还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金属所等科研院所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2个、技术转移中心2个、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交流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9个,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揽才要创新思路
对企业而言,人才、技术就是生产力。在现实中,特别是县级区域,人才“饥渴”现象普遍存在。
“招技术专家比找个好老婆更难。”江苏联兴公司负责人曾经感叹。前几年,这家位于新桥镇的公司曾招聘过6个研究生,虽然工资开得一个比一个高,但最后几乎没一个干满一年的,相继跑到了苏南、上海。“也难怪,哪个专家愿意在乡镇待一辈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看思路。正如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邓飞所说,“只要是靖江发展紧缺急需的人才,我们可以突破任何障碍去谈,可以突破任何形式去用。”
靖江人的精明在于,跳出老框框,用柔性引才这根“红线”,悄然牵起了中科院等高层次科研院所,促成了院地双方政产学研的“蜜月”合作,加快了靖江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步伐。
柔性引才,好就好在它打破了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旧的体制,突破了刚性制约,实践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新理念。用靖江华星重工公司董事长陆建平的话说,“我们留不住专家的人,但留住了专家的心”。张仲明
编辑:蔡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