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姜堰区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探索形成“四主”工作格局 、“四精”改革措施 、“四融”系统治理的“姜堰模式”,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赋能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泰州市水利局发出通知,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姜堰模式”,全面提升灌区建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构建“四主”工作格局,推动水价改革深化。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灌区建设作为中心工作,确保改革任务稳步实施。激发“公司主建”动能,探索构建“资源换资本”的收益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管理,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用足“协会主管”优势,出台《农民用水协会考核办法》,目前已实现全区13个镇街、264个村实现协会全覆盖。落实“农场主营”责任,将田间灌排设施的日常运行、维修保养责任移交给全区1500多个农场主,全区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均达90%以上,灌溉保证率9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4。
创新“四精”改革措施,推动良性运行升级。精准定价,出台《农业水价核定与计收办法》,分类确定水价政府指导价格,精准测算骨干工程、田间工程水价;精准配水,将用水计划按照“水利局—灌区—镇级协会—村级分会—电灌站”体系分解,超定额实行阶梯累进加价,推动量水生产、适水种植;精准计量,投资1700万元开发智慧灌区系统,将灌区要素全部整合上图,让雨情、水情、墒情、工情动态感知,数据资源一体融合,智慧灌区建设入选水利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精准奖补,出台《农业灌溉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逐步形成“用水有偿、多用多付、节水有奖、超用加价”的社会共识,2023年补助各镇街245.62万元。
坚持“四融”系统治理,推动灌区高质发展。融入生产,投资2.9亿元完成周山河灌区改造工程,启动溱潼灌区干渠治理,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51.83万亩,小麦示范方单产685.9公斤。融合生态,推进水肥药一体化灌溉,区化肥农药使用量每年下降0.5%以上,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连续多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姜堰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融进生活,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13公里,形成大水相连、小水相通、田水相润、水景相融、人水相亲的自然格局。融通人文,在灌区建设中深度发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打造老通扬运河滨水走廊、河长制主题公园、溱潼水情教育基地等一批特色水文化景点,彰显了水乡文脉和水韵文化,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