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姜堰区在教育部举行的专项工作研讨会上介绍“利用学籍信息开展基础教育教学大数据研究”经验。
作为共同研究单位,近年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下,姜堰区积极开展“利用学籍信息开展基础教育教学大数据专项研究”工作。该区依托大数据,构建精准的“师生画像”数据库,采集教师信息5000多条、学生信息近7万条、班级配伍信息1000多条,生成教师学年任教信息1.5万多条;依托共同体,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区域校本研修考核制度,建设教研科研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跨学校、跨学科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共同体;依托新课堂,打造区域特色教学模式,形成以“融合技术、逆向设计、任务驱动、表现评价”四位一体为主要特征的“M-IT”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区已初步实现教育大数据汇集,通过对教学中的练习、考试和其它全场景数据的科学采集、存储、分析,向教学流程参与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智慧教与学服务,将隐形资产转化为显性数据资产,构建数字化知识大厦,最终形成教师教、学生学、学校管、家长参与的四方协同数据资产系统,真正为教学减负增效实现科学化管理。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教育部主办、杭州市萧山区承办。共同研究单位代表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姜堰区教育局等单位作交流发言。(高杰)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