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资讯 > 姜堰张甸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以学为中心”

姜堰张甸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以学为中心”

时间:2023-12-01 15:39  来源:姜堰张甸中心小学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11月29日,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二年级语文组承办,活动由课例展示、课例研讨、微讲座和活动总结四个部分组成。

课例展示李思雨《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李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小鸟与青蛙争论的问题,思考他们观点不一样的原因。“初步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朗读青蛙和小鸟对话中不同类型的句子,感受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不同语气,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读出恰当语气。

课例研讨

杨欣未

       本节课李老师比较侧重朗读,通过朗读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来体现他们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学生对于前两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是从读中寻找到的答案,教师引导朗读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我印象较深的是读青蛙天天在井里时有一个想象,联系了前期学过的《小蝌蚪找妈妈》,从青蛙出生成长的阶段让学生代入蝌蚪视角,它生来所见即井口那么大,所以语气是自信的。有了想象作为朗读的背景与依托,青蛙的自信与不屑学生一下子就抓住并理解了。后面让学生表演小鸟飞一百多里再朗读的过程也是如此。此外还有一个对任务三的建议,续编寓言时除了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写写青蛙说了什么,想了什么,跟小鸟的对话等等,给学生的想象范围可以再广一些。
 
徐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李老师这节课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指导读青蛙的话时,李老师引导孩子体会青蛙从还是蝌蚪时就一直这样认为,再通过对反问句的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青蛙的自信与不屑。
 
       这节课还十分注重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到黑板前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看图了解“井沿”的意思,继而再拓展到桌沿、窗沿等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这种书本与生活的链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鲁良艳

       通过摆一摆小鸟和青蛙的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沿”的意思。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表演读等,可谓非常丰富。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老师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
 
       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课李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杨雨婷

       李老师这堂课,准确把握“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文体特点。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寓言属于文学性作品,需要思辨性阅读,重在学习理性的思维方法,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因此,本学习任务群可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辨析态度与立场,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李老师在明确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点和各自的立场时,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凌云

       板块教学是课堂上的大亮点,纵观整个课堂,板块教学清晰明了,重点研读部分更是紧紧抓住小鸟和青蛙的3次对话,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对于文本的3次对话,李老师朗读指导也很到位,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配合读、表演读,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当然,李老师也善于创造想象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微讲座

       陈慧老师结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从四个方面谈论了如何巧用故事文本,使学生的言语实践绽放光彩。一是在想象补白中开发言语实践;二是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言语实践;三是在情节复述中深入言语实践;四是在故事续编中拓展言语实践。她认为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活动总结

       陈强副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结合李思雨老师的课指出“学为中心”的课堂要做到“三减”(精减上课时间、精减教师语言、精减教学环节)和“三学”(主动学、做中学、人人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高质量课堂四部曲:听了–说了–读了–写了。(李燕婷)
 

编辑: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