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现场
1月17日上午,泰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泰州大剧院隆重开幕。
会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主持。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438名,实到代表424名,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大会执行主席是:丁士宏、王建、卢佩民、史立军、汤成快、杨杰、李伟、李国强、张余松、张国梁、张爱平、陆春云、周绍泉、赵留贯、高纪明、陶幸蓉、常胜梅、蓝绍敏、戴胜利。
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泰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不是市五届人大代表的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泰州舰”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老领导。
为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在泰州市“两会”期间,省委组织部换届工作督导组全程进行现场督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换届工作督导组组长陆永辉在主席台就座。
市长史立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今后五年目标任务”“2017年工作建议”“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四个部分。
史立军在报告中说,2012年6月以来,我们在中共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开展三大主题工作,加快建设“四个名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史立军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本届政府的工作
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出台工业10条、开放10条、人才10条、金融10条等政策措施,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0亿元,五年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
坚持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两年行动计划,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创新成为积聚发展优势的鲜明特征。
坚持扩大开放,项目建设形成新优势。持续推进项目大突破,深入开展“开发园区追赶跨越三年行动”,开放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7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
坚持完善功能,城乡建设实现新提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市(区)全覆盖,“泰州太美、顺风顺水”成为享誉全国的城市名片。
坚持发展为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每年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50元、17850元,年均分别增长9.6%、10.7%。
坚持严格履职,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史立军说,今后五年是泰州发展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小康的决胜期,也是全市上下奋力打拼“两聚一高”过硬成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核心任务,把“四个名城”建设作为战略支点,把三大主题工作作为主要抓手,把新时期泰州精神作为动力之源,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泰州。
史立军说,五年看头年,实绩靠实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两聚一高”发展布局,深入推进三大主题工作,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史立军说,今年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筑现代产业高地。围绕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集聚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力争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
二是支持实体经济振兴。推进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指标的监测分析,抓好30个重大增长点的跟踪服务,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00家、利润增长10%。
三是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以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加强龙头型、配套型项目招引,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过800个。
四是抓好深化改革工作。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步伐,坚决取缔非法产能,确保完成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供应开发用地,重点解决“四个不平衡”。
五是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千企行动计划和“小升高”专项行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企业研发机构“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5家。
六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组织开展境外投资促进活动,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招商,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
七是提升城乡发展品质。聚力解决“欠账短板”,重点解决交通拥堵,绿化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棚户区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快新城建设步伐,持续优化城市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八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创建,发挥文化惠民券引导作用,繁荣精品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吉祥文化产业集群和新兴文化产业业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九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更大力度治理空气雾霾,确保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比例达70%。推进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十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出台“创业富民30条”,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城镇居民、返乡农民自主创业,确保新增创业5万人。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新一轮脱贫攻坚。推进教育现代化,健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史立军说,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紧扣“三个不变”“四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更加务实、更高效率、更有担当地做好政府工作。
史立军最后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引领我们砥砺奋进;全市人民的信任与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夙夜在公,真抓实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而不懈奋斗。
《关于泰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泰州市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印发大会,提请全体代表审查。
列席会议的有: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四届人大法制、财经委员会委员;市政府组成人员、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办事机构负责人;市中级法院副院长和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驻泰州市的十二届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市直属处级以上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部、省驻泰直属单位、大专院校、双重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省驻泰新闻单位负责人;出席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的全体委员。
编辑:黄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