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姜堰区大伦镇朱宣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旁翠绿的“一米菜园”引人注目。
为了盘活闲置土地,今年朱宣村将村西的2亩荒地开发成共享田园,并划分为21个地块供游客认领。认领人既可以自己种植果蔬或杂粮,深入体验农耕文化,也可以与当地困难群众结对,请他们代种,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农户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闲散地被荒废,既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又影响村庄环境美观。朱宣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新思路,发展“田院经济”,将农民房前屋后“方寸之地”有效利用起来,让小小田院成为农民增收的别样新路径。
村民朱殿权说,“今年村里搞了‘一米菜园’,我帮人代种了3块地,种了青菜、白菜、大蒜、香菜,全年可以增加两三千元收入。”
除了开发路边荒地,朱宣村还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家庭养殖。村民许稳在家中养殖了乌骨鸡和鸽子,让小小庭院“方寸地”摇身一变成了“致富园”。许稳说,鸡苗由村里统一发放,鸡场负责收购。今年他养殖了上百只鸡和几十只鸽子,预计年底收入能有1万元。
该村党总支部书记许如兵介绍,朱宣村通过多方征求村民意见,探讨“田院经济”发展方向,即利用村中田院发展下河特色农产品种植、家庭特色养殖和柳制品、竹制品、布鞋等本地手工作品生产加工,同时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打通制约村民增收致富“最后一公里”。“我们帮助村民销售,首先是销售给本镇龙头食品企业上首生物科技和长江粮油;其次,与本村6个农家乐的业主达成协议,把村民养殖的优质土特产变成美味佳肴;另外还为大伦、运粮、城区一些饭店长期供货。通过多种方式,每户村民年均增收能达到1万元。”许如兵说。
在强村富民的基础上,朱宣村帮助村民实施庭院改造,将革命老兵居住的房屋改造成红色小院,帮村民美化庭院,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增添村民幸福感。据了解,目前大伦镇“田院经济”书记项目利用闲地约1350亩,全镇15个村平均每村年增收3万元以上,户均年增收约500元。(殷玉)
编辑: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