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姜堰区娄庄镇立足本地特色和优势资源,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建强宣讲队伍、优化制度机制,致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讲矩阵,切实打通基层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源头活水”工程,力促宣讲队伍梯次化培养。领导干部带头讲,围绕党的二十大等方面,带头上讲台、进基层、讲理论,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放样子”、“做模子”。草根艺人跟进讲,网罗草根文艺队4支、文艺能人60余名,把理论宣讲与本土故事、说唱曲艺、民俗文化表演等结合起来,让理论宣讲更加生动、更具人气。宣讲骨干示范讲,将理想信念坚定、业务功底扎实的6名年轻干部,遴选充实到“红满娄”宣讲团,组织进企业、进田间、进家庭、进云端开展活动。
坚持“供需匹配”原则,力促宣讲内容实效化落地。针对以往基层理论宣讲中群众“坐不住”“听不懂”等问题,创新将宣讲内容与群众需求相呼应,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既致力解决群众的“思想困惑”,又尽心帮办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党的理论知识深入人心。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三农”、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组织职能部门业务骨干沉浸式宣讲民生发展具体思路和政策条例,用举例子、摆事实的方式说明道理,讲解政策。截至目前,共开展党的理论宣讲60多场次。
依托“三大课堂”载体,力促宣讲形式分众化呈现。打造“红色课堂”,利用洪林红色文化广场、俞九舍纪念碑、张尤庄战斗旧址等研学路线,开展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创设“流动课堂”,充分利用村口树下、休闲凉亭、广场公园等场所,以“拉家常”方式,开展别具一格的宣讲。打造“云端课堂”,借助“娄响理”抖音直播间、“姜堰娄庄”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将宣讲员的宣讲拍录成微视频,把宣讲阵地延伸至“云端”,让群众在“云端”聆听党的“好声音”。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