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姜堰二中数学教师鲁彬在全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高中数学组)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千里之层,起于垒土。”这句话形容鲁彬再恰当不过。
还记得2005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校长寄语新教师:“一年力争站稳讲台,三年胜任循环教学,五年形成教学风格,十年成为教学骨干。”这些话语一直激励鲁彬不断前进。自学+请教。这是鲁彬不断前进的不二法宝。在学校“师徒结对”的带领下,鲁彬跟着师傅先备课,再观摩课,再备课,一直到自己上课,付出了别人双倍的时间。从教材分析到学情分析,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重难点的把握,从教学板书到课后反思,每一步他都严谨对待,力求将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解题比赛,不断历练自己的数学基本功。
2013年,鲁彬开始担任数学组备课组长。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学不再是单打独斗,需要着眼全年级的数学教学,带领全组教师“教学研”。课程校本化是省姜堰二中的传统,这给备课组长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每节课的教案必须从学情、教情出发。有时为了设计一份有质量的教案,鲁彬常常要翻阅近百道试题,从中筛选并归类,甚至改编,没有现成的电子稿就自行输入;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从学科网下载很多课件并细心梳理,定好课件供组内同事选用……从教10多年来,鲁彬坚持每天备课,绝不会将往年的资料或经验拿来就用。“校本化课程最突出的就是与时俱进,所以我要用最典型、最新的题目教学。”
多年来,鲁彬一直教两个班数学,并担任一个班班主任。清晨6点30分到班,夜里11点多回家,这是他的工作时间。组织教师研讨、备课、上课、管理班级,平均每天要批改300份作业,鲁彬的时间表永远排得满满的。实在太累了,他就利用中午时间在办公室歇会儿。
正是因为平时的点滴坚持,鲁彬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考查教学设计,要求3个半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等,鲁彬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评委的肯定。
勤奋+热爱=不断进步。这是鲁彬从教以来的座右铭。近年来,他获得了“姜堰区教学能手”“姜堰区‘举一反三反三归一’教学法优秀传承人”“泰州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多次参加省市级比赛并获得一等奖。(沈璐璐)
编辑:黄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