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姜堰区委、区政府发布助推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鼓励“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着力打通资本、技术、人才回流通道,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步伐。
长期以来,相较于城市的繁荣发展,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成为“发展之痛”。姜堰区委书记、区长李文飙说,乡村衰败的根源之一,是以人为核心的要素资源流向了城市,造成乡村活力不足、发展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各类要素资源双向流通。如何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关键是解决好“产业兴旺”,首当其冲是要素资源的回归、农业生产要素的激活重组。
思路一变天地宽。姜堰抓住这些事关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深入研究和吃透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谋划酝酿,探索村级微观层面改革举措。该区通过广泛调研,结合上级精神、本地实际和外地做法,出台10条政策措施,在5个特色田园乡村先行先试,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下乡,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元素、活力基因,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意见明确支持到乡村创新创业,引导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真金白银”、“干货满满”。比如,鼓励到小杨、河横等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特种生态种养、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每亩可获得200元至1.5万元的奖补;鼓励兴办农村电商,可按交易额的2.5%给予奖励,最高达30万元;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可按实际投资额的30%进行奖补,最高达50万元;鼓励发展文创项目,按房屋租金的60%、相关活动费用的50%给予补贴;鼓励招引特色产业项目,对农业项目招引人或投资人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按一定比例给予重奖。
精准精细服务也是意见的一大亮点。对有融资、保险需求的产业项目,提供无抵押快速通道,可享受100万元以下“田园贷”融资贷款,其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项目落户过程中,选址、立项、申报由当地全程负责,全方位提供土地流转、农房租赁、维修改造、手续办理、补助上争等协调服务。项目投产后,吸纳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就业、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还可获得额外奖补和社保补贴。
对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的乡贤能人,除经济上给奖励、给实惠,政治上也给荣誉、给待遇。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的,可获得项目的优先冠名权,并申报上级组织表彰;乐于奉献、无偿提供一定资金捐助的,可探索给予宅基地资格权和使用权,其直系亲属可享受区内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对祖籍、原籍在本地的,优先推荐为村党组织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意见以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载体,搭建了城市与乡村对接交流的平台。据了解,目前该区已有5个村入选省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其中桥头镇小杨村入选省首批试点,沈高镇河横村和溱潼镇湖南村已申报省第二批试点,兴泰镇西陈庄村和淤溪镇周庄村入选泰州市试点。这些试点村庄不仅基础好、环境优,而且整理了大量闲置土地和空关房屋,亟待开发。姜堰区委农工办主任周亚平说,“前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重点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下一步重点是依托现有资源禀赋,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吸引乡贤能人带资金、技术、项目回来投资兴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
有活力的人到乡村才能发展有活力的产业,吸引乡贤能人回乡下乡创业兴业,乡村发展就能可持续。李文飙满怀信心地表示,意见的出台,必将激活各类要素,融合多种新兴业态,有效提升产业发展张力,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姜堰区将以意见实施为抓手,坚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人才引培一齐抓,着力描绘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画卷,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编辑:黄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