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泰州市大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员工对棚内芦笋割茎,为芦笋根部补充养分,确保秋季新一批芦笋质量。今年以来,大安芦笋喜获丰收,目前销售额已达到61万元。
白米镇大安村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一直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5000元,还有60万元的外债,是姜堰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该村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利用区政府15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50亩发展芦笋产业,成立泰州市大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准产业扶贫落地开花,真正实现了集体受益、群众增收。
为加快项目推进,该镇党委先后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5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支委会10多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到2018年年底,合作社已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人均增收1.3万多元,预计2019年全年将产出芦笋13.5万斤,销售8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以芦笋产业为基础,大安村党总支获得了“姜堰区为民党建品牌”“姜堰区红色地标”等荣誉称号。
撬动“整体”,撬起振兴共同体。以“大安模式”为“支点”,撬动全镇产业脱贫发展。2019年4月,昌桥村成立了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昌桥村”牌商标,经营大米、瓜果、禽蛋等农副产品。同时,投资200万元建设芦笋种植基地约52亩。在镇党委的牵头下,整合开发帮扶单位和乡贤企业资源,运作发展“订单农业”,向本村乡贤企业捷锋帽业食堂配供大米,向帮扶单位中海油泰州公司配送节日农产品礼包。今年,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有效推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摘帽。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推进,白米镇绝大部分村都已经组建并运营合作社,通过“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实现干部个人利益和村集体利益科学捆绑、有机融合,打破了集体的“大锅饭”。(丁明玥 邓斌 姚剑兰)
编辑:陆冬梅
|